提示声明
本网站所载公开信息的获得尽可能可靠、准确及完整,但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作出保证。 本网站所载研究报告及投资观点并不构成对取阅者实质性的投资建议或盈如基金最终的投资结果。 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了解详情 >>
咨询电话:400-9969-129
投资私募证券基金-风险警示篇
发表日期:2020-05-07 浏览次数:1410

投资私募证券基金-风险警示篇

一、如何保护自己

1.如何核实基金管理人是否已经依法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

www.amac.org.cn公示平台核实。

2.如何核实了解合法私募基金销售机构?

www.csrc.gov.cn基金信息披露平台核实。

3.如何掌握私募基金基本法规?

www.amac.org.cn学习了解私募基金各项法律法规。

请记住:

1.私募基金只能面向合格投资者,即(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2)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2.每人投资单只私募基金产品的金额不能少于100万元人民币。

3.私募基金不能公开宣传推介,只有在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您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并请您以书面形式确认合格投资者标准后,才能向您宣传推介私募基金产品。

4.购买私募基金后拥有不少于24小时的冷静期,冷静期后募集机构须向您回访,回访确认成功前您有权解除基金合同。

5.私募机构的登记备案不是行政审批,不等于对机构合规性和管理能力的认可。

二、在签合同时需要注意什么?

要细看合同,查看合同是否完整,是否存在缺页、漏页等异常现象,每份合同内容是否完全一致,对于不懂的概念、模糊的表述一定要求管理人进行解释或说明。

三、投资私募基金后要注意什么?

要持续关注,产品成立后请到www.amac.org.cn公示平台核实您购买的产品是否依法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仔细阅读《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了解私募基金应当向您披露的信息内容。

四、发现违法违规问题时应怎么办?

收集保存证据,及时向证监会和协会投诉。投诉请拨打证监会投诉热线12386或协会投诉热线400-017-8200。

五、如何谨防骗局?

1.警惕非法私募“年化收益30%-50%不再是梦想”、“保证固定收益8%”等号称保本保收益、高收益、无风险、稳赚不赔、赚钱才是硬道理的虚假宣传。

2.警惕非法私募打着大银行、大公司旗号诱导投资者。

3.警惕非法私募利用某网站“排名第一”、“私募黑马”、“投资明星”、“中国巴菲特”等自封名号诱导投资者。

4.警惕非法私募用拆分转让份额、转让收益权、配资、推荐股票等方式诱导投资者。私募基金100万元起投,不得拆分、转让。

5.警惕非法私募利用新投资人的钱向老投资者定期或不定期支付短期高额回报,甚至设立回购条款,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6.警惕非法私募在高档写字楼或五星级酒店举行提供免费午餐或免费礼物的投资推介会。免费的餐食礼物不意味着您应该购买他们的产品。

7.警惕非法私募宣称掌握了某一公司或产品的内部信息,并用这类虚假信息诱导投资者。

8.行骗者通常“哪里有钱”就去哪——这意味着许多非法私募行骗对象是临近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对父母不停地提醒就是孝与爱。

9.警惕陌生人通过微信、短信、电话非法宣传推销私募基金,特别是上来就谈预期收益,避谈风险和亏损。

10.投资者一旦发现违法违规问题,请手机保存证据,及时向协会投诉。投诉电子邮箱:tousu@amac.org.cn

六、学会提问

1.查询基金管理机构是否依法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到www.amac.org.cn核实。

2.询问基金管理机构的基本情况和过往产品信息,到www.amac.org.cn核实。

3.询问基金管理机构是否曾受到监管处罚或自律处分,是否有不良信用记录,到www.csrc.gov.cn和www.amac.org.cn核实。

4.有问题请到中国证券业协会授权的私募基金数据查询检索手机平台“私募汇APP”了解更多信息。

5.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询问产品策略和最终投向、基金运作模式;具体风险以及投资者将会承受的最大损失;管理机构收取哪些费用,如何收取,是否有收益分成,分成的技术和时间如何计算,计提方式是什么;投资的活力和盈利分配方式;投资的流动性安排,以及赎回和退出机制。

6.询问自己:自己的收入、风险承受力和资金时间要求是否适合投资这只私募基金产品;自己是否具有足够的知识判断这只私募基金产品的真实性、合理性以及风险收益情况。

七、如何识别游说?

快速交谈:销售人员以连珠炮式说话方式对投资者进行轰炸;

收益现金:承诺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描绘美好财富前景,利用安全保本、快速致富诱惑投资者。

同理心理:寻找共同点,获得投资者好感。

信任陷阱:通过宣称来自知名公司或具有特殊资质建立可信度。

从众心里:说其他的投资者和自己的家人已经进行了投资,诱惑投资者把握机会尽快加入。

稀缺效应:通过宣称供给有限,创造一种有虚假的紧迫感。

权威陷阱:将自己包装成权威人士,让投资者觉得应该听从他们的建议。

同情心理:销售人员扮演无助的弱者角色,令客户感觉自己受到了依赖,如果不能伸出援手还会产生负罪感。

熟人心理:在面对亲朋好友等熟人的推荐时,投资者往往出于对熟人的信任,不仔细查看格式化的基金合同,不仔细核查基金管理人和产品,造成损失。

放任心理:销售人员利用投资者不懂或者懒得管的心态,表示“把一切都交给我吧”,投资者盲从销售人员的建议。

礼品陷阱:不少非法骗局通过发放免费礼品诱惑投资者,特别是老年投资者。

参照点陷阱:销售人员介绍产品收益和风险时,混淆概念,将两个不同属性的投资标的放在一起对比,故意突出某一投资标的。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上一篇:投资者教育|投资私募证券基金-知识要点篇

下一篇:正确认识私募 远离非法集资 ——“理性投资 从我做起”私募投资篇



公司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南奉公路8519号

咨询电话:400-9969-129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4825号

友链:电影投资 | 上海落户 | 上海代理记账 | 上海公司注册代办

weixin

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最新投资信息

Copyright © 2018-2022 盈如投资 All Rights Reserved.